論砲兵 On Artillery
著者:Bruce I. Gudmundsson 譯者:庸庸老師(PzGrenadier)
第八章 孤獨的砲兵
雖然事實符合了原先準則與戰術的預期,德軍1939年在波蘭的勝利還是被外界視為是來自於數量與科技上的優勢──大量現代化的裝備擊敗了裝備數量上都居於劣勢的波蘭人──但當德軍在戰場上擊敗法軍的時候,這樣的解釋就不成立了。在利用傳統方式計算軍事力量的時候──計算人頭數、師級單位數或計算戰車、飛機及大砲的數量──在法國戰場上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實力旗鼓相當。德軍的勝利並非來自於現代化的裝備或數量,而是來自於運用這些裝備的方式。同樣的理由也可以解釋1941年夏天到秋天德軍面對數量龐大的紅軍時驚人的勝利,這個雖是個不完全的勝利,但與德軍在西線六週的勝利相較,1941年的成功可說是德軍在二次大戰的最高潮──無論是在擊敗的敵人數目上、在突破的障礙數量上、在佔領的土地面積上都遠遠地超越了1940年在法國境內的成就。
1941年德軍在東線部分勝利的結果與1914年德國人部份勝利的結果相當類似──把所有勝利的機會都寄望在本身傑出的運動戰能力中,卻同樣不幸地以一連串靜態陣地終結了這個希望──但這一次德國人要守的陣線更長,而能運用的兵力更少。當戰爭停滯而德軍傷亡,尤其是步兵單位傷亡日益增加的時候,能用來守住這條從北極海到黑海的防線的兵力就愈少。